-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不确定的科学:设计对知识的潜在贡献1(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两个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被分成两个部分。 在(设计)博士课程中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在(设计)博士学位中
两个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被分成两个部分。
在(设计)博士课程中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在(设计)博士学位中获得特定知识的普遍潜在贡献是什么?
现在所有的博士项目,起初都要面临这两个问题。对于设计而言,这两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难回答。它们之所以难以避免是因为不管设计把自己看作是决定性行为(这一概念涉及在操作、转化、配置和策略行为等),不管它所认为自己的重要程度如何,尤其是在博士阶段,设计师们在思考当一种行为被认定为是设计的时候,它的知识构成是什么样的,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这不仅仅关乎设计知识,同样也适用于知识这一宏观概念本身,也就是说,所有的博士项目包括设计都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组织,同样,这是基于对此项目所能够取得的知识创造以及进步水平的评价。
这很难,因为不像其他领域内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如果依照它们的模式,则问题的答案本身——例如,转变作为设计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轻易回答博士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博士项目将基于何种基础上才能够得以保障?这种情况还将一直持续,直到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所以,当面对这种情况时,项目执行者和领导者(甚至有时候是学生自己)常常会企图绕过或是拒绝这些问题,甚至于通过借鉴外部知识的标准拟造快速的、片面的答案,把这些答案当做课程运作的重要模型,这一点也不稀奇。很多时候,在由技术驱动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在工程驱动的情况下,偶尔还会是管理学驱动情况下,这些模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临时应急措施;一种至少是暂时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方法。此类模型虽然回答了项目运作的外在知识结构,并允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界定,但也只能给项目执行者、领导者、甚至是学生自己,以及他们所处的整个大学带来表层方面的认同和知识尊重。
这样一种自我描述到底有多成功?详细而言,虽然我们可以感知有时推动这种借鉴的实用主义必需品,特别是设计领域中传统博士研究的不足,以及设计知识领域已发展传统的欠缺,但是,为了这种借鉴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甚至比公认的更高。以下会通过三个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点很容易被概括。这跟我们所说的“问题”有关。借用先发制人的问题,是问题之一。借用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隐喻或模型,这种隐喻或者模型又为回答最基本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点。而且,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最基本的问题始终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对于知识学科来讲相当重要。为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理解设计怎样通过否定问题让自己产生微妙的变化,我们不得不后退两步来审视。
1974年出版的TLS中,看来是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他要求他的读者们时刻提醒自己艺术史曾经是怎样的。通过借鉴Lukacs在1922年发表的著名文章《具体化和无产阶级的意识》,Clark引证了一篇与本问题高度相关的文章,提醒我们现在处于紧要关头的是什么。
“然而,正如Riegl, Dilthey和Dvorak等19世纪重要的历史学家所认识到的那样,历史的本质掩藏于那些结构形式的变化中,这些结构形式是人类和自然之间无时无刻的交互焦点,也决定了内在和外在生命的特性。但是,当个性,时代或历史人物的独特性等以这些结构形式的特征为基础时,才能通过他们被发现和展示出来。”(Lukacs(1971),153 quoted in Clark,1974,561)
这句话说明了我们所研究的东西的意义。为了证明“历史的本质掩藏于结构形式的变化中,而这些结构形式是人类与自然之间无时无刻的交互焦点,也决定了内在和外在生命的特性,”这一观点是为了那些塑造结构形式的研究重心而展示的概要例证:Lukacs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设计史学家!但是,Clark却用了另一种略微不同的含义提出了他的想法。Clark提醒他的专业读者,Lukacs引用的作为例子的3个史学家里面,有2个是艺术史学家——“在那个时代Riegl和Dvoràk那样的历史学家所关注的是最基本的问题,诸如意识的环境,”“表现”的本质等等——他把当代艺术史的被动性与其对于这些问题的回避、以及对于问题争辩的积极性进行对比。他指出:
“名字的点到,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如何解读当下这个时代的艺术史,如何与时代的主导者达成共识,这些才是更为重要且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既是最详细的研究,最神秘的发现,一次又一次将我们拉回到关于艺术生产整体性质的分歧领域的方式……(关于)艺术创作的条件……以及艺术家的资源和他的材料(的问题)。”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qikandaodu/2021/0210/558.html
上一篇:摄影冷知识知多少?
下一篇: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