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不确定的科学:设计对知识的潜在贡献1(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3.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设计和它隐喻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知识的类比需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在用于辅助人们理解设计的主要学科建
3.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设计和它隐喻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知识的类比需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在用于辅助人们理解设计的主要学科建立的关系中,设计学科本身就是次要的。理智地来说,这其中的关键点并不在于设计被归入了主要学科,尽管它本身很重要。从构建设计学科作为一个知识获取的实践或领域的角度来说,设计在这样一个应用关系中并不能反馈到主要学科上,以技术知识为例,在技术和设计的交锋中,技术很少被挑战,亦不会为社会学所改造(就如同历史不会允许自己被设计史重写一个道理)。总而言之,在这样的体系下,设计并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模型,因此也不能对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可以称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知识是在无反应获知。或者更直白的讲,无力量的知识。
4.最后,通过另一种知识模式的隐喻来看设计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可能存在于设计中的知识)反应到普遍知识上,它还从根本上阻碍了设计知识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这些手段揭示的知识可以作为设计知识(或作为设计知识的来源,即将隐喻看作基本上为设计提供知识),因此它将阻碍设计知识本身的形成。因此,借用和借鉴其它知识模型不仅仅会加强“并没有明确的设计知识”的概念,而且会让设计在大学中处于子学科的地位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从这个方式来看,由于没有自己的学科领域,设计在那些更为重要的(或更知名的)学科面前就只能是一个子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什么都没有,如果不能为知识架构的建立作出贡献,那为什么还要研究设计呢?正如我们所知,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显而易见的。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讲,设计还没有被研究。用Tony Fry的话说:“设计……尚未被其他学科所认知。”
设计学科中新的博士项目的出现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不仅仅需要站在这一领域的失败上去建立一个可传达的设计知识传统,同时还不得不认识到其中仍然存在的空白,即,缺少一个设计知识能够被清晰构建的模型,也缺少对于整体知识架构的理解。没有这样的模型,设计作为一个智力活动会是一个既脆弱而又无力的实践。
再回到第一点。
我们都知道,造成设计在大学中处于边缘学科位置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设计实践人员未能从设计的角度 “建立一个可传达的设计知识传统”。(Fry,53)这一失败同时也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无法认识到和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强调甚至放大了物质困难性、复杂性等特性。但是上述“不可能”同时也和在大学层面对设计学科加以认真对待的拒绝态度有关,这又回到了同样的怪圈——拒绝赋予设计同等知识体系的地位。不论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一结果,很显然在实践和大学领域的失败都造成了知识领域的一个严重空白,涉及与人类行为的特征有关的几乎所有事情,以及干预塑造和赋予世界特定的特征,同时影响了人对于设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或者知识模式的理解。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从这种不完全理解的角度来讲,就很容易将设计置于思维的边缘,由此也会失去对于设计认知的严肃性。所有这些,会增加设计在大学中声明自身地位的难度,更不要说要将设计置于核心位置。与此同时,这也在第一时间提出了我们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什么可以准确地聚焦到问题“设计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行为,一种固有的人类活动,一种价值,一种具象化或者一个进程而被称为‘知识’呢?”),并且难以回答(在缺少知识支撑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一种行为,一种人类固有的活动,一种具象化作为知识呢?)。
不仅仅如此,也不仅仅是在大学。我越来越感觉到,对于具有特性的设计模型的缺失以及对于整体知识框架会产生的影响的思考的缺失,会对设计实践产生影响。以设计方法的问题为例,在J.C Jones早先的一次有趣的自我批判中提到:
“专业设计和其他领域实践……对人类需求愈发敏感,新的方法也成为了更大更严格规划的有利工具,从而使得设计成为被剥离于其所能够有益的学科的一个贫瘠的学术范畴。” (Jones, 31)
现在,存在于设计方法中的“问题”(如同60年和70年代设计方法论刚刚形成的时候出现问题那样),在技术模型框架下,“技术对于人类行为的高度敏感性和对于人类生活的低敏感性”的问题(Jones,DD)本身被转换为大多数可用设计方法的结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将自己归于‘方法’的概念之下。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个时代所构建的设计方法论通常是失败的,而非技术意义上的方法(尽管它们通常会这样做,或者至少被视为完全包含所提到的设计问题),但更深刻的是Jones现在将其定义为最低限度允许的规范性目标,即这些方法应该能够将设计理解为“改善物体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Jones,31)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qikandaodu/2021/0210/558.html
上一篇:摄影冷知识知多少?
下一篇: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